
8月19日,沈陽聯勤保障中心某大隊組織體能考核。不少官兵早早便來到營區環形跑道熱身,準備參加3000米考核。外出學習剛歸隊的戰士劉暢發現,班里戰友高玉豪不慌不忙,便提醒他別因遲到影響考核。
“前段時間訓練時小腿受了點傷,如果今天參加考核,可能會影響成績。我準備過兩天再考,今天先進行適應性訓練!备哂窈澜忉尩,“如今,大隊建成了‘智慧訓練場’,只要在規定時間內通過指紋認證系統‘打卡’,即可自主完成訓練或考核。我們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靈活參加訓練考核!
訓練場上,官兵熱身、訓練、考核有序進行,卻不見組訓人員。高玉豪指著訓練場上的指紋認證設備和電子攝像頭告訴劉暢:“通過這些設備,組訓、考核、監察、糾錯均可實現智能操作!
熱身過后,高玉豪戴上系統認證過的移動監測手環,錄入指紋,屏幕上顯示出訓練、考核、補差訓練等多個選項。高玉豪點擊“訓練”選項,抬腳跨過3000米起跑線時,跑道旁的電子屏便顯示出用時、配速等信息,并實時提示他科學調配體力、合理控制速度。
仰臥起坐是劉暢的強項,他想在“智慧考官”的“監考”下一展身手。結果,他在2分鐘內做了100多個仰臥起坐,電子屏上卻顯示只有80多個。身旁的戰友告訴他:“‘智慧考官’有一雙‘火眼金睛’,動作不到位就不計入成績!
原來,該訓練考核系統將仰臥起坐、俯臥撐、引體向上、曲臂懸垂等動作中人體各關節應到達的標準位置作了標識,如果動作不到位,系統就不會記錄成績。
劉暢在訓練過程中發現,之前常以組訓者或考官身份出現的機關參謀米振北也在受考之列。米振北說,自從有了“智慧訓練場”,組訓、考核、信息采集等工作實現了智能化,他也因此有了更充足的訓練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