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聯勤保障部隊某大隊下達了體能考核的通知。下午4點剛過,官兵就開始出現在營區訓練場,準備進行3000米跑考核。熱身、訓練、考核緊張有序,但卻不見組訓和監考人員。眼前情景,令外出學習剛回營的戰士劉暢深感驚奇。

“智慧教員”助力官兵科學訓練。

戰士訓練考核前進行指紋錄入認證。
戰友高玉豪為劉暢解疑:“前不久,大隊建成了‘智慧訓練場’,訓練考核實現智能化,只要在指紋認證系統‘打卡’,就可以在規定時間內自主訓練或考核了!”熱身過后,劉暢在高玉豪的帶領下,開始體驗 “智能+”給軍營訓練和生活帶來的新變化。高玉豪熟練地將系統認證過的移動監測手環戴在手腕上,輸入指紋后,根據系統提示觸屏點擊“訓練”按鈕。當他跨過3000米起跑線時,矗立在跑道一側的電子屏幕上便開始顯示里程、用時、配速等信息,實時提示官兵科學調配體力和速度。

在“智慧考官”的監考下,官兵自主進行仰臥起坐項目考核。

在“智慧考官”的監考下,官兵自主進行仰臥起坐項目考核。

官兵利用智能體型測量系統測量體脂率。
在仰臥起坐訓練場,劉暢見識了“智能考官”那雙“識骨眼”的厲害。參與系統研發設計的該大隊高級工程師劉延春解釋說,“識骨眼”就是“骨骼識別”。其原理是以機器視覺技術結合數字相機,對出現在畫面中人的各關節點予以標記,并將各點之間兩兩相連,用線段標識人體骨骼狀態。研發訓練考核系統時,將仰臥起坐、俯臥撐、引體向上、曲臂懸垂等動作標準中各關節應到達的位置進行標識,如果動作不到位,監控就捕捉不到,系統就不會自動記錄成績,真正做到“鐵面無私”。
“智慧訓練場”為部隊組訓和考核插上了智能化翅膀,在其助力下,官兵訓練熱情高漲,體能訓練成績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