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軍事體育訓練大綱》重新將器械三、四、五練習和木馬一、二、三練習列為必學、必訓、必考內容。一些官兵認為,器械和木馬訓練難度大、易受傷,并且和官兵戰斗力提升沒有太大聯系,就產生了練不練沒關系,練好練差無所謂的心理,導致部隊器械和木馬訓練質量難以達到大綱標準要求。
器械和木馬真的過時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一、提高官兵力量素質
力量是一切運動素質的基礎,通過器械木馬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官兵的力量素質,對其他軍事體育訓練內容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單杠三、四、五練習訓練,能夠提高官兵肱二頭肌、三角肌、背闊肌、斜方肌、腹直肌的力量,有效改善懸垂牽引能力;通過雙杠三、四、五練習訓練,能能夠提高官兵肱三頭肌、胸大肌、斜方肌、三角肌和軀干力量,有效強化推撐能力;通過木馬訓練,能夠提高官兵身體綜合力量素質,對實裝越野、越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支撐官兵技能能力
單兵戰斗力是由不同的軍事技能構成,不同的軍事技能需要不同的身體素質作為支撐,比如擒敵、格斗沒有力量、速度就是“花拳繡腿”;射擊沒有核心的穩定性支撐,難以形成戰場所需的射擊能力。單雙杠力臂上動作能夠有效促進出拳速度;木馬助跑、上板和起跳動作能夠有效促進實戰中通過障礙技能,發揮戰術動作的效果。
三、培養官兵戰斗精神
部隊戰斗精神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在和平年代這種精神往往要依托高難度、高風險的科目訓練來培養。器械高練習和木馬練習要求官兵不是在高速度情況下完成動作,就是在高空旋轉中改變身體姿態,這對官兵心理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在器械和木馬訓練中,通過一次次突破自己的心理極限,逐漸形成敢于挑戰、不怕困苦、勇于犧牲的戰斗精神,對提高部隊戰斗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部隊官兵應該立足現有條件,轉變訓練理念、創新訓練模式、重視訓練思政,力爭在器械和木馬訓練中,提高官兵力量素質,增強技能支撐能力,培養出 “有第一就爭、有紅旗就扛”的、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的斗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