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場是官兵體育鍛煉和考核的場所,也是軍營中進行體育活動和體能考核的專置場地,為智慧訓練不可或缺的硬件設施。智慧操場,就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識別等先進技術在400米標準化操場上,打造的體能訓練智慧化體系,進入智慧化操場的人員,可根據任務目標要求,全天候自主開展體能訓練、考核、補差,在無監管情況下,進行自主組訓;在無教官情況下,能夠自主跟訓;在無考官情況下,完成自主考核。智慧操場是智慧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軍事訓練信息化、智慧化的發展趨勢。通過各類感知、識別、探測設備,對參訓、參考人員進行無感化記錄、識別、分析、計算,最終實現全員參訓、全程感知、全要素采集、全維度管理,可有效提升軍事訓練科學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根據近幾年智慧操場建設經驗,筆者粗淺的談幾點個人的看法,以資供大家參考:
智慧操場建什么?
近年來,智慧化操場建設深受各軍兵種部隊和廣大官兵的認可和歡迎,以軍事體育通用課目為代表的訓練與考核一體化建設項目逐步列入訓練預算經費,并逐年增加。智慧操場怎么建、建什么?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各單位也在不斷地摸索和總結。筆者認為智慧操場建設要注重在“適用、適量、適訓”上下功夫。
一是“適用”而建。首先要根據本單位的編制體制、訓練要求來建設。軍事通用五項訓練考核內容主要包括“4+1”課目,全要素要求則包含:中長跑、蛇形跑、仰臥起坐、俯臥撐、引體向上、曲臂懸重、體型測量等智能訓練考核系統。新兵訓練考核,在通用基礎上增加雙杠臂屈伸、前移、俯橋、背橋、T橋等智能訓練考核系統。因此,建設規劃必須根據單位訓練考核的任務來確定建設的內容。
二是“適量”而建。其次要根據本單位編制人數、場地空間、經費預算、限時訓考完成時間等,選配設備數量和系統。如:在400米標準操場,1套中長跑設備每批次能進行60-80人的訓考,1小時最多完成180人左右的訓練考核;再如:1套蛇形跑設備每小時能考核120人;每個單杠、仰臥起坐、俯臥撐等訓練位,每小時能考核20人,以此類推就能測算出每天參加訓練或考核的人次及所需的設備數量。
三是“適訓”而建。還要根據訓練任務要求和質量效益來建設。很多單位為了應“考”而建,而體能考核頻率較低,有時半年才組織考核1次,最多的也不過每月1次,這不僅造成設備的閑置和浪費,也無法掌握官兵日常訓練的基本數據,更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提高成績的有效措施,致使訓練和考核的脫節。因此,訓練與考核結合非常重要,日常訓練,考評轉換,以訓練為主,考核為輔,既能提升官兵的身體素質,又能充分發揮設施設備的建設效益。只需在操場增加出入口管理系統、生命體征系統,就能得到訓練登記統計數據,還能監測到日常哪些人參加了訓練,訓練量是多少,掌握投入的程度、訓練的質量等數據。
智慧操場怎么建?
傳統的考核,以人工考核或移動設備為主,考核依賴人工“登記”, 移動考核設備還要“組裝、調試”,既耗時費力,工作繁瑣,又增加了額外負擔,帶來設備的不穩定。智慧操場要想“建好、用好、管好”,必須要做到整體規劃、具體設計、逐步完善,而不是采用打補丁的方式。有時受項目經費不足的影響,不知道先建什么?后建什么?哪些必須建。但無論怎么建,都需要做好預留和前置接口。智慧操場建設要做到“集成化建設、分布式建設、一體化建設”。
一是集成化建設。智慧操場各子系統必須高度集成和固定一體化管理,化“繁”為簡,體現在開機即用,人人都會用,能夠“一站式” 解決訓練考核的難題。人臉、指紋、體征等識別一體化集成,形成一站式采集、分發到各終端,讓信息采集、驗證變得簡單、實用;通用課目、新兵課目AI訓練考核一體化集成,高精度識別、自助訓考、自動采集成,形成一站式訓練、考核,讓體能訓練考核變得公開、公平、高效;各智能子系統設備遠程控制一體化集成,形成一站式遠程開關,讓智能設備維護、管理變得方便、靈活。
二是分布式建設。智慧操場建設,不僅僅是操場本身的建設,還需要滿足本單位整體應用的需求。操場是訓練、考核的主體,數據中心是采集、發布的主體,基層營連是系統應用的主體。智慧操場建設根據各單位日常訓練、考核、管理的需求,規劃設計分布式應用。大數據態勢呈現在旅團指揮中心、戰備值班室的大屏,形成訓練態勢實時管控;訓練考核管理,由作訓部門掌控,形成數據流程化、關聯性自動匯聚;訓考計劃、任務安排具體到營連,形成訓練、考核任務執行數字化管理;個人訓練成果、自主訓練方法落實到班排,形成訓練成果直觀呈現,訓練方法通俗易懂, 訓練處方一一對應,促使官兵“要我訓向我要訓”觀念的轉變。
三是一體化建設。智慧操場建設必須融入到軍事訓練體系之中,不應是獨立建設、獨立部署,更不能形成新的信息孤島。在平臺建設方面,以“人員、大綱、計劃、任務”為主線,訓練業務為牽引,將軍事訓練大綱、課目、崗位、標準、時長與年度、階段、月度、周計劃相銜接,做到上下協同,直達基層、個人;訓練任務落實、報告、日志、成績,向上匯聚,報送機關。在安全建設方面,在操場各區域安裝生命體征實時監測設備,配備智能手環,實時監測訓練場每個人的心率、血氧狀態,實現單兵超標預警的提醒和超限報警的終訓;通過訓練足跡、訓練環境等大數據自動評判參訓、參考人員冷、熱習服適應性訓練,防止官兵訓練意外情況的發生。
智慧操場建設存在的誤區
一是功能大而全但不實用。智慧操場建設的目的是簡化流程,減少干預,方便使用,提高效率,精準識別,公平考核,而不是增加很多與訓練、考核、管理不相干的設施設備,這樣既造成物資的浪費,又不能為戰斗力提升提供支撐。甚至有的單位為了適應已有的操作系統或上級配發的設備,還堅持使用明顯落后或有缺陷的技術。智慧操場建設,必須突出訓練、考核、管理等主體需求,對標解決問題,適應智能化、智慧化功能需求,以提升技能和體能為目標。
二是用途多而亂但不好用。有的單位在建設上提出固定部署與移動應用相結合的智能考核設備,思路是好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很難實現,且不說設備移來移去在搬用過程中帶來的麻煩,還要考慮設備的耐用性以及移動智能考核設備的簡單化,這些都需要組網使用(有線組網需要大量外接線路,無線組網數據安全是最大威脅,也就是現在有些單位買了考核產品,卻使用不起來的主要原因),如果臨時搭建,既耗時費力,又不穩定。智慧操場建設,應選擇固定為主,無需插拔連接,開機即用,訓練、考核通用,目的就是好用、管用。
三是概念盜用多但不能用。有些企業沒有建設思路,純粹是參照別的公司已用的產品,設定自己的概念圖或盜用別人的圖片宣傳,擾亂用戶的正確評判和評價。因此,產品介紹的再好、功能介紹的再全面,也不如實地體驗和功能使用測評來的更直接。一些單位,設備建設沒有經過時間檢驗和戶外測試就投入使用,在實施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連交付都成問題。智慧操場建設,用戶在建設規劃之初,要多考察、多了解,整體設計、整體評估,擇優而用。
以上內容是作者個人淺見,由于作者能力水平有限,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教。